“今年元宵節,故宮將首開夜場,迎‘上元之夜’,千里江山圖、清明上河圖將在古城墻上閃耀展示,讓這個‘最大的四合院’亮起來?!?/span>
春節前,紫禁城的宮殿亭閣就已經被成百上千盞宮燈裝點起來。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乾清宮前丹陛上下豎起“天燈”和“萬壽燈”各一對。 立天燈、萬壽燈是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,從立到撤,前前后后要使用8000多人力。按《國朝宮史》記載,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安設天燈、萬壽燈。天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,萬壽燈至正月十八日撤出。隨著清朝國力逐漸衰弱,道光二十年(1840年)皇帝下諭,此后天燈和萬壽燈停止豎立。今年,消失了179年的故宮盛景恢復。
為了復原天燈和萬壽燈,故宮研究人員幾經努力,在文獻中查出了天燈、萬壽燈的使用方式、歷史沿革,乃至各部分的詳細尺寸;又在各個庫房中找到了燈身模型、燈聯小樣以及燈桿原件??傆嬚业搅顺叽绱笮〔煌木~絲燈聯共7組:其中乾清宮3組,一組是完整的一套16幅;皇極殿4組,均不成套。尺寸長度多在40至60厘米,最長的一組是皇極殿的燈聯,為116厘米。
元宵節“大秀”在午門、神武門、角樓等處的燈光調試,吸引不少游客拍照觀賞。每隔5米一個紅燈籠,為紫禁城宮墻籠上一層喜慶的紅色光暈。城墻上300多個紅燈籠串起一條紅龍,把幾個展館連在一起。
入場前,觀眾可觀賞午門城樓及東、西雁翅樓在燈光映照下的壯美雄姿。自午門入場后,首先觀賞點亮后的太和門廣場,隨后由午門西馬道登午門城樓,參觀“紫禁城里過大年”展,在東雁翅樓欣賞中央民族樂團琵琶演奏家趙聰及其團隊的精彩演奏。
與民間“鬧花燈”不同,在故宮里既可看燈也可看殿。人民網《上燈了!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首開夜場舉辦“燈會”》一文指出,“首次‘燈會’,打造的是高規格參觀線路,游客可以登城墻,俯瞰整座紫禁城。通過燈光照明及燈光布景,紫禁城內的午門——雁翅樓、太和門、太和殿、東南角樓、東華門、東北角樓、神武門等區域的夜間景色盡收眼底?!?/span>
在這場燈會中直播技術受到廣泛使用。截至2月20日22時,央視網的微博直播“上元節故宮看燈會”獲得48.9萬人次的觀看,1.1萬人次點贊;中國日報網的微博視頻獲得21.7萬次觀看;新京報的微博直播“故宮94年來首次開放夜間參觀,一起來看直播”獲得點贊17.6萬。
這次舉辦的“燈會”活動,引起了公眾的廣泛興趣。北京以文化活動眾多而知名,但故宮“燈會”不一樣,它不僅對接了元宵賞燈這個古老的文化傳統,把京城過年氛圍烘托到一個高點,更是喚醒了公眾對故宮文化想要深度了解的愿望。這無疑會有效促進人們與傳統節日、傳統文化的互動,讓古老而優秀的文化,在現代生活中擁有更高的地位。